查看原文
其他

长沙老公馆寻踪(三)| 唐生智公馆、彭六安公馆、国民旅社…

城小忆 城市记忆CityMemory
2024-09-05

 【 点击蓝色文字,关注城市记忆】

文/汤武

从清朝后期到民国年间,长沙市内的住宅建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,出现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——公馆。


1938年的“文夕大火”,大部分公馆遭受损毁,但大火过后,迅速得到恢复或重建。近年来,长沙市政府将市内的部分公馆建筑列为“历史文物保护单位”,对进行修复保护,并将修复保护列入市政府“八件实事”之一,老公馆的命运才有所改善。


本文为《长沙老公馆寻踪》系列文章续篇,再次将拍摄的长沙市区部分老公馆公布于众,与大家分享。其中有已被拆除的,也有保存完好的。




唐生智公馆   汤武摄于2006年

唐生智公馆,位于岳麓区桔子洲263号,建于1926年。

公馆主楼建筑面积为603.81平方米,系二层中西合璧建筑物,呈“L”形,西头坡屋顶、小青瓦;东头水泥平顶,砖砌栏杆,中间有八角亭一座。二层均有外走廊、木门、木窗、木地板、木护栏、欧式取暖壁炉;一层高于地面一米,下面是一半埋在地下的架空层,高约1.6米。正门有石阶。

1956年湖南省商业职工医院(湖南省财贸医院前身)向业主唐凌珂购得此处(原牛头洲1号):土地7.785亩,房屋42平方丈40平方尺。医院在此开设疗养院,收治肺结核病人。

文革期间,公馆房屋曾无偿借给省食杂果品公司作生产试验场地使用。继后,又为省供销社招待所使用。

2006年8月,省财贸医院与长沙橘子洲园林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拆迁协议,唐生智公馆现已成为桔洲公园的一处景点。

唐生智,永州市东安县人,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,历经中华民国建国到解放战争开始时期,并在国民党中担任不同的重要职务。

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。此后他在湖南军、政机构任职到湖南省副省长等。1970年4月6日,因病在长沙逝世,终年79岁。

2010年,该公馆被列入《长沙市新公布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》,序号236。

瞿鸿禨公馆遗址    汤武拍摄于2019年

瞿鸿禨公馆遗址,位于开福区潮宗街与寿星街的交汇处。

瞿鸿禨(1850-1918),系晚清军机大臣,湖南善化(今长沙)人。字子玖,号止庵,晚号西岩老人。

1871年(同治十年)进士,授编修。光绪初年,大考名列第一,擢为侍讲学士。1897年(光绪二十三年)年升为内阁学士。先后出任福建、广西乡试考官及河南、浙江、四川、江苏四省学政。

1951年陈寅恪在《寄瞿兑之》(瞿鸿禨之子)诗的注中写道:“丁巳秋客长沙,寓寿星街雅礼学会,即文慎公旧第也。”“文慎”即瞿鸿禨的谥号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故居犹存,人称“瞿相府”,今存残墙一堵。市政府立碑纪念。

彭六安公馆   汤武摄于2010年

彭六安公馆 ,位于天心区泉嘶井91号,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,为一栋两层楼房,青砖清水砖墙,坡屋面、小青瓦、木门窗、木楼板,二进三开间,内有天井。

彭六安(1912-1999)实业家。早年来长沙,在南货店学徒,后为店员。1938年购买“华胜”号轮船,从事内河航运。后任长沙轮船公司业务主任、长湘轮船公司经理。1944年长沙沦陷,彭六安为了防止船只落入日军之手,毅然将所有船驳沉入江底。从此,这里有了“轮船巨头彭六安凿船沉江”的美谈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彭六安任湘江轮船公司董事长兼副总经理、湖南省航运局副局长。

2010年6月,该公馆被列入《长沙市新公布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》,序号158。

涂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13年  

涂公馆,位于开福区忠信园巷17号。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,是一栋两层中西合璧式建筑:红砖清水砖墙、红砖柱、坡屋顶、小青瓦、木楼板、木楼梯、木门窗、木栏杆、两进三开间。南向有天井,南向杂屋屋顶有露台,与二楼走廊相通。

公馆有前后两两扇门,石库大门朝西,通胡家菜园,与相邻两个石库门相邻(旧时称三贤里);小门朝东,则与忠信园相通。

“涂公馆”因涂姓老板建造而得名。涂老板曾开设织布厂,在家中置有织布机,还在西长街开设“中和益”布店。

文夕大火前,国民政府曾征用涂公馆,作为长沙抗日指挥中心,由国军军官韩忠实带领一个连驻扎在此。由于有封火墙的保护,公馆逃过了“文夕大火”,成为少数大火幸存的建筑之一。

至今,还有涂家后人居住于此。

2010年6月,该公馆被列入《长沙市新公布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》,序号22。

何家巷52号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13年

何家巷52号公馆,位于天心区城南路街道何家巷,民国时期建筑。

房屋座南朝北,大门临街朝北。红砖清水砖墙,歇山式屋顶,小青瓦、木楼梯,木楼板、木门、木窗,两进三开间,二层楼房。

2013年,建设地铁一号线南门口站时被拆除。

唐家湾12号公馆   汤武摄于2014年

唐家湾12号公馆,位于天心区唐家湾,深藏在公馆群中。民国时期建筑,大门朝西,石库门,杉木大门扇用竹条拼成图案,很有特色。公馆房屋坐北朝南,二层,呈“冂”状,南面形成小天井。红砖清水砖墙、坡屋顶、小青瓦、南向有走廊;红砖柱、木楼梯、木门、木窗、木楼板、木栏杆、木条粉灰天花板,一层走廊地面用小方青砖铺砌,天井边缘用麻石筑砌。

厨房、杂屋在北院,院内有水井一口,目前仍在使用。是保存完好的一处典型民国时期西式老公馆。

公馆保存良好,原有多户居住,由于拆迁征收,多户居民已签订搬迁协议。

唐家湾袁公馆   汤武摄于2013年

唐家湾袁公馆,位于天心区唐家湾29号,深藏于曲尺小巷之中。公馆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,大门朝东,大门上方原嵌有“厚德”二字。青砖清水砖墙,坡屋顶、小青瓦、两进三开、木门窗、木楼梯、木栏杆、木板壁,由六根通天立柱支撑。层高4米。南向有一大天井、北向有两个小天井。

因为封火墙高大,“文夕大火”幸免于难,躲过了一劫。

房主人姓袁,开设布料染房。后人移居哈尔滨,十多年前曾回湘寻根。

解放初期,公馆内还做过学校。现有多户人家居住。

回龙巷2号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14年

回龙巷2号公馆,位于天心区回龙巷,民国时期建筑,红砖墙灰粉,两进两开间,坡屋顶、小青瓦、木门窗、木楼梯。

2014年,公馆拆于下河街棚改项目。

大古道巷102号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14年

大古道巷102号公馆,建于上世纪40年代,青砖封火墙,一层、两进三开间,全木结构,坡屋面、小青瓦。堂屋风门隔护门楣用木花格装饰,通过天井采光。双扇黑漆大门,有内门廊,为民国时期常见的中式建筑。

2015年,公馆在古道巷提质改造工程中拆除。

孚嘉巷12号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10年

孚嘉巷12号公馆,位于天心区孚嘉巷,建于1946年。 

外墙长约10米,高3米,灰粉砖墙,内、外门廊,麻石大门框,双面黑漆大门。座北朝南,两进三开间,两层楼,大门内有小院,坡屋顶,陶质筒子瓦,木门窗,木楼梯,内走廊,方砖地面。内门廊顶为水泥露天平台,与二楼走廊相通。一、二楼厅堂均有风门,厢房天花板中央用12角徽花图案装饰。

2010年6月,公馆被列入《长沙市新公布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》,序号136
 。 

学宫门正街60号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14年

学宫门正街60号公馆,位于天心区学宫门正街。建于20世纪40年代,大门朝西,有小院,红砖清水砖、两层小楼,墙坡屋面、小青瓦、木门窗、木楼梯。

杨椿章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12年

杨椿章公馆,位于开福区通泰街三胜里(原名三义里)12号,始建于民国初期。红砖清水砖墙、坡屋顶、小青瓦、两进三开间、木柱、木门窗、木楼板、木板壁、木楼梯,石库大门朝西,南北各有一天井,后院有杂屋数间。

杨椿章先生系民国初年长沙海关一级税务员,抗战爆发后,举家迁往重庆避难,1942年病殁于渝。

1948年,杨椿章公馆转让给他人。解放后,公馆曾一度成为人民织布厂宿舍。2014年修建黄兴北路时被拆除。

宇仁里3号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13年

宇仁里3号公馆,位于天心区下黎家坡宇仁里。民国时期建筑,砖灰粉外墙,坡屋面,小青瓦,全木结构,内有天井,为三面房屋,一面围墙的四合小院。

徐挚中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09年

徐挚中公馆,位于天心区木牌楼3号,房主徐挚中,是长沙解放前著名的正兴长颜料店(福胜街)老板,于1976年7月病逝。

公馆建于抗战前,青砖围墙长约20米,石砌门框顶部雕梁画栋,木门厚重,门上嵌有硕大的“福”字。主厅有风门隔护,方砖地,六根立柱主撑,间墙为青砖,双层楼板,前后天井,有阳台、晒楼,双坡青瓦顶,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。

抗日战争中,房子曾被日本飞机轰炸,垮塌后墙。原外围墙右侧有界碑,修建公共厕所时被毁。社栋房屋原来后面有一曲折通道与福胜街原正兴长颜料相连,后已封闭。后天井原有自用水井也已填平。

2012年,在腾地建设“华远云玺”时被拆除。

李继煌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09年

李继煌公馆,位于天心区白沙街98号,建于民国时期。系两层、两进三开间全木结构房,坡屋面、小青瓦。因年久失修,2009年拍摄时,公馆已临近坍塌。

2015年,李家后人对房屋进行重建,新房改变了原结构和格局。

李继煌(1891-1960),苗族,绥宁县在市里人,公费赴日留学生。 

1922年,李继煌从日本毕业回国后,受聘于湖南省立二师任教,兼任常德《沅湘日报》等报刊编辑。

1925年前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并兼任《农民文艺》编辑,北伐第三十六军任中校秘书,先后任教于长沙一中、常德中学、常德三中、乾城国立商学院、长沙克强农学府。

他编过中学国文教科书和珂罗版中国古国10余册;著有《中国文化史》、《儒道两家关系论》、《古书源流》;译有《英伦风土志》等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在湖南省文史馆任文史委员,直到1960年病故,享年69岁。 

白沙街79号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14年

白沙街79号公馆,位于天心区白沙街,建于1947年。公馆红砖清水砖墙、两进三开间,歇山式屋顶,小青瓦,木门窗、木楼梯,前后有小院子,西南角有八角楼,为当时流行的公馆模式。

公馆原系国民党一军官私宅,新中国成立后,房主去了台湾,房产委托管家代管。后因管家贪污公款,此房被抵押充公。

白鹤巷梅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16年

白鹤巷梅公馆,位于天心区白鹤巷31号,民国时期建筑,砖木结构一层建筑。石库大门,门内两侧有厢房,天井用条形麻石铺砌。

房主姓梅,解放前夕去了台湾,“三通”后,曾回长沙旧居重游。

李腾甫公馆   汤武摄于2014年

李腾甫公馆,位于天心区白鹤巷55号,建于1946年。红砖清水砖墙,坡屋顶、小青瓦、木楼板、木楼梯、木门窗、木栏杆,木条粉灰天花板,为两进两开间两层建筑。楼梯间设在后院,有走道与主楼连通。北面为主院,双页木大门;南向为小院,有杂屋。

李腾甫系国军军官,解放前只身去了台湾,妻子留在长沙,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。公馆已列为西文庙坪棚改范围,正在拆迁中。

国民旅社     汤武摄于2003年

国民旅社戏楼    汤武摄于2014年

国民旅社,位于开福区潮宗街梓园巷6号,为长沙城保存最好的四合院之一。

石库大门朝西,石门槛有两道深槽,为了让人力车可进入院内。砖墙粉灰,西、北向两层楼,呈“L”形,东向系平房。一进多开间、坡屋顶、小青瓦、木门窗、木栏杆、木楼板、内走廊。

梓园之街名源于清乾嘉间礼部尚书刘权之宅第在这里修建的后花园“梓园”。公馆原名“絜园”,为清末布政使衔道员张自牧的宅园。

据郭嵩焘《絜园展禊图记》载:“入园引回廊,两梧矗立”,“左右修竹飕飕”,颇具园林之胜。民国时,张氏家族没落,宅园改成了旅社。

20世纪50年代初,此处曾作陆军医院和二轻干校,后又改为民居。

四合院南侧,耸立一座由4根木柱支撑的戏楼,歇山式屋顶,小青瓦,屋脊上有砖雕装饰,飞檐翘角,是长沙城仅存的公馆戏台。

2010年,戏楼被列入《长沙市新公布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》,序号12。

李桂元公馆    汤武摄于2013年

李桂元公馆,位于天心区西文庙坪294-3号,始建于1947年。坡屋面、小青瓦、红砖清水砖墙、红砖柱、木门窗、木楼板、木楼梯、木栏杆,内走廊。层高4米。两进三开间,前后有院子。前院西侧有栋单进两开间附楼,有走廊与主楼相通。院子南侧,大门左侧,有平房两间,房顶为露台,与侧楼连通。

主楼大门门框用木板镶嵌,上方门角各有一条木雕奔龙,均有金粉绘身,为长沙地区民居中罕见装饰。

大门系红砖清水砖墙,多层次线脚,十分美观。

李桂元,湖南涟源人,经营煤炭运输生意。现仍有亲属居住在此。

本系列文章:
长沙老公馆寻踪,看一眼少一眼!
长沙老公馆寻踪,看一眼少一眼(续篇)

END 

*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,作者 | 汤武,编辑 | 明明,图源作者

征文启事



每一场大灾、疫情,都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。本次新型肺炎疫情的来临,恰逢岁末年初,中国传统佳节——春节期间,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更是明显。


疫情终会过去,但俗话说“好了伤疤忘了痛”,经历这次如此大难,哪些事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或者必须记取的呢?城市记忆CityMemory号召大家用图文、视频一起记录下这次疫情对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影响,战“疫”过程中,给您留下了哪些不能忘却的记忆。欢迎大家记录并投稿到城市记忆平台发表。题材不限、字数不限、形式不限(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皆可),优质投稿作品我们将提供稿费及奖励。


投稿作品请发送至citymemory@csjyds.com,或加城小忆微信好友进行投稿(微信号:chengshijiyiwh),期待大家的共同参与!

添加城小忆微信,邀您入群,与我们一起,找寻丢失的城市记忆

往期精选


神秘又神奇的烂泥冲  |  昔日的长沙湘江码头

忆长沙北郊德雅村  | 消失的50种老长沙生活

百年长浏古道文艺路  |  大王家巷一带的记忆

从苏家巷到东茅街  |  便河边与建湘瓷厂往事

记忆中清水塘  |  乡愁:那些街巷,那些光阴

我与倒脱靴巷的情缘  | 湖南烈士公园66年了

记忆中的溁湾镇 |长沙老公馆,看一眼少一眼

风云际会袁家岭 |昔日长沙重要工业区雨花亭

长沙北郊和北郊名人故事赤岗冲的七十余年

蔡锷中路风情录 |韵味马王街 | 长沙人吃得刁

长期征稿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
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文字或新老照片)敬请发送到citymemory@csjyds.com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往期精彩文章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城市记忆CityMemory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